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病位列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而在心血管疾病中,又以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胸痛典型症状的危重疾病最为凶险,把握抢救黄金时间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26日,武汉市卫计委正式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力争三年内,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胸痛中心,初步形成覆盖武汉市的急性胸痛患者快速救治网络。

经过一年扎实有效的工作,武汉市共有13家医院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位列全国第二,提前实现两年9家医院胸痛中心完成国家认证的阶段性目标。

平均抢救时间提速30分钟以上,急性心梗死亡率降至3.19%,为患者胸痛急救最大程度赢得时机,形成了胸痛中心建设“武汉模式”。

下一步,武汉市胸痛中心建设将实现“由点到面”,整合周边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区域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为提升武汉心血管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建设健康武汉提供有力保证。

武汉每年新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少5000人,不少胸痛患者因急救流程不畅、辗转多家医院等,失去最佳抢救时机,胸痛急救提速刻不容缓。

胸痛中心建设不是医疗技术的突破,而是医疗急救模式的创新,更是医疗急救理念的提升。胸痛中心联合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重症监护室、影像科以及120等,共同组建一支胸痛急救快速反应团队,具备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流程。

顶层设计,政府主导。2016年10月26日,武汉市卫计委正式下发通知,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行重大疾病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

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明确了建设工作计划、标准、任务和要求,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建立跟踪督导和考核机制,极大调动了医院建设胸痛中心的积极性,使武汉市成为全国最早在市级层面推动胸痛中心建设的城市之一。

院前急救+胸痛中心一体化。积极建设胸痛专科急救站,并与胸痛中心建设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提高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优化流程,推进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对于病情特别危重,需要紧急手术的病人,可由急救车绕过医院急诊科和病房,直接将患者送达导管室进行手术,从而显著缩短救治时间,为患者赢得抢救机会。

医院胸痛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以保证任何时候有急性胸痛患者到达医院,都能提供最高效的抢救。

互联网+胸痛中心信息化。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强大的远程心电传输系统。在胸痛中心的急救机制下,武汉市120急救车首先快速完成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并能同步将患者基本信息、心电图结果等发往胸痛中心医院,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胸痛中心医院可以随时提供远程诊断和远程干预,将治疗关口前移,协助救护车人员现场抢救。

医院胸痛中心在追求快捷、高效同时,还对诊治流程进行规范化,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体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避免浪费”的宗旨。

胸痛中心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建立胸痛中心的急救机制已形成全国共识。是否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衡量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一年建设,截至目前,武汉市共有13家医院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在市级城市里,仅次于天津,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抢救提速30分钟以上

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据了解,在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之前,按照门—球囊时间,即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的时间计算,江城各家医院的紧急救治时间普遍都在120分钟以上,甚至更长。

而通过胸痛中心认证以后,各家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流程更规范、更高效,平均紧急救治时间缩短到90分钟以下,部分医院甚至降低到了60余分钟,提速效果十分明显。

一年多挽救数十到上百人生命

在提升救治效率同时,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据统计,2017年,江城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医院的急性心梗住院死亡率为3.19%,抢救成功率较去年提高了约23%。按照江城一年急性心梗发病人数估算,这意味着一年多抢救了数十到上百人的生命。

除了挽救生命,更多的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避免致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武汉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13家医院(按认证通过顺序排列)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市第一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市第三医院

武汉市第四医院

武汉市第五医院

华润武钢总医院

武汉市普仁医院

长航总医院

胸痛中心成功施救

就在一周前的11月29日,63岁的李先生遭遇惊魂一刻,凌晨突发最危险的急性心梗,万幸的是,送往亚心医院胸痛中心,16分钟内开通血管,救回一命。

当天凌晨4时多,家住江汉区的李先生突然感到胸口闷痛,休息一个多小时没有缓解。家人拨打120,急救医生赶来第一时间施救,6时不到,李先生被抬上120救护车,就近送往建立胸痛中心的亚心医院。

急救车在行驶过程中,急救医生将患者的心电图上传到“亚心胸痛群”,亚心胸痛中心值班医生与急救医生判断一致,李先生是典型的急性心梗发作。

胸痛中心当即进入手术准备状况。与此同时,李先生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传到医院,值班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谈话,明确手术意愿。在患者到亚心前,医生和转运床就已等在救护车通道。

6时14分,救护车抵达医院大门。6时16分,患者被推进介入导管室。6时19分,手术开始。6时30分,球囊扩张,堵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患者症状缓解,整个过程仅用16分钟。

亚心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张勇介绍,在救护车上完成所有手术前准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为急性心梗患者赢得生机。

胸痛中心开启绿色通道高危患者死里逃生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正是这一天,60岁的徐先生在市一医院胸痛中心的快速急救机制保障下,死里逃生,实现成功救治。

当天晚上7时多,徐先生因突发胸痛到急诊科就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这种心肌梗死面积大,病情危重,患者胸痛剧烈,随时有心跳骤停的危险。

医院胸痛中心马上启动绿色通道,十几分钟后,患者直接被送进导管室进行手术。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贺立群和团队全力抢救,半小时为患者成功开通血管。

贺立群介绍,“中国心梗救治日”设在11月20日,“1120”有两个含义:一是“有胸痛,要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即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控制在120分钟内,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