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燕

《医院建筑医疗工艺设计》图书作者,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首届中国“十佳”医疗建筑设计师,2016中国医院建设匠心奖“杰出人物”,医养环境设计杂志专栏作家,筑医台公益咨询专家。

医疗工艺设计模式的未来趋势

在设计实践中,随着门诊逐渐的基层化,未来医院将逐步向疑难重症发展,将会根据专业特色形成各种中心,包括内科、外科两大类,以及以人的不同器官作划分,比如心胸、脑神经、肾病、骨科、消化系统以及肿瘤中心等,这与传统线性联系的模式有所不同。

传统的门诊、医技和住院与医疗街组成基本的王字型布局,门诊和医技的功能相对独立,互不交叉。未来在以患者为中心以及多学科综合诊疗的模式下,传统的单一门诊和医技模式会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以专科为中心的新模式。

比如内镜中心中的消化内镜、胃镜、肠镜、膀胱镜以及呼吸镜在未来将会被分散到各个疾病中心。呼吸道中心不仅有自己的门诊,而且会有相应的气管镜检查; 

而消化病中心除了门诊以外也会有相应的胃镜、肠镜检查。肾病,除了泌尿科门诊、男性门诊,还有膀胱镜检查和碎石治疗室, 取精室和相应的检验;妇儿中心除了妇科、产科门诊之外,还会有B超、心电检查,这种模式会使患者在专科中心内完成相应的检查,不必在门诊和医技之间往返奔跑。

这种设计理念在未来会逐步延伸和拓展。

医疗工艺设计的六大步骤 

 

医疗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与甲方互相配合?其关键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确定医院总体的医疗功能,其中包括整体规模、面积指标以及医院的医疗模式。特别是医疗模式的确定, 要明确医院的定位、特长,并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确定主要科室的核心:如床位数、房间数以及大型设备的数量。

使用方要提供完整而详细的设计任务书,其中包括对区域医疗大数据的采集、人口发展的趋势和病种增减的判断分析,以及结合医院自身人员和运营状况做的总体策划和决策过程,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核心是甲方医院,建筑师和医疗工艺师要协助甲方了解自身的需求。

第二步,规划医疗总体流程,建筑师在了解场地状况和甲方指令后,会根据场地的特性做相应的总平面规划。这个时候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比如场地面积非常小,容积率高, 导致目前我国多数医院都是百米高层,出现很多垂直交通和功能分布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合理地分流,规划部门之间联系,就变成了设计师最重要的任务。

所以要去规划绿色生命通道以及医院总体的核心通道,只有把这些核心的竖向框架搭好,才会保证医疗流程的顺畅。

第三步,规划单元模块。在总平面规划的大框架下,开始设计各个单元模块。

  • 门诊单元,早期都是以庭院风格设计的单一的诊室单元,现在逐步变成了以门诊、医技和相关的治疗相结合的专科中心模式。

  • 住院单元需要根据甲方提供的总体床位数,每个科室的床位数,以及甲方对房间床位数目的比例要求来设计。其中包括有几栋楼以及这些楼是双病区还是怎样的连接形式。

  • 医技单元的设计往往取决于一些重要的科室,比如手术室的规模。同时要考虑医技单元的通风采光性,节能要求等等。这些单元模块确定以后,通过某种最高效便捷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医院的核心设计就可以确定了。

第四步,主要科室的流程设计即二级流程设计,包括一些非常复杂的科室,比如急诊急救、手术室、ICU、供应中心、放射科、检验和病理等。这些对洁污分区以及医患分流有比较高要求的科室需要深入设计。通过设计的过程再调整医院整体的交通组织和功能规划,使方案趋向完美

第五步,三级流程设计,包括主要的医疗用房设计,这结构机电水暖专业相互协调,考虑相互约束的因素,对局部的房间做调整,这些从初步设计开始,延续到施工图设计阶段,不断调整优化。

第六步,医疗专项的深化设计,包括净化工程、防护工程、物流系统、智能化和信息技术等专业设计。这是在房间布局完成以后,对整个系统进行的深入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对一些局部做微调,主要是建筑结构和设备,物流系统的管线综合问题,这些设计需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开始,越早介入发现问题,越早解决问题。

医疗工艺设计的六大核心决策

在医院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做很多决定,其中一些决定是最核心的,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医院未来整体的运营,以及是否能够真正为患者提供最便捷舒适的服务。

1. 住院部

(1)床位数

对病床的床位数规划,包括总体床位以及分期和预发展的床位。它实际上也决定了很多其他相关指标。比如床位数和门诊量相互的关系大约是1:3,在深圳区域可能会更高。未来随着门诊走向基层化,门诊量会逐步降低。

停车数与床位数也息息相关,一般是1:1的关系。但实际上,现在所有的医院停车数都是不足的. 因为医院很多员工也需要停车,而未来到医院看疑难重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停车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对停车数要做合理的评估。如果医院在大城市中不适合大量的停车,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引进地铁和公交,尽量解决停车的需求。

(2)床位的分布

床位分布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幼、康复以及其他专科,这些床位的比例往往决定医院总体布局和住院部的模式。

(3)病房床位数配比

目前公立医院一般是三人间,未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发展, 对单人间和双人间以及更高要求的标准套间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像监护病房、负压正压以及隔离病房的需求也会增加。如何在有限的面积指标里做到满足患者需求的用房,这对病房单元的设计是一个新的挑战。

2.门诊部

门诊数量和分布是未来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大型综合医院到底设置多少门诊合适,不能像过去设置这么大规模的门诊。门诊量太多,将来房间用不了,而医技需求又会不断增加,怎样做一个平衡是一个新挑战。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预留发展和灵活调节的空间和模式。

3.手术中心

(1)手术室类别和布局模式

手术中心的大小往往决定了医技单元的规模,因为手术中心是位于整个医技楼的最顶层,也是连接住院部和以下各层医技以及急诊和门诊的关键科室,往往处于架空层之下,所以手术中心的大小往往决定了整个医技单元的体量。

(2)手术的种类和间数

未来医院将会承接更多复杂病种,手术类别也会更加复杂,其中包括杂交手术室、核磁一体化手术室以及机器人手术室,整个手术室的规模会不断变大,所以设置多少间手术室,多少个配套复苏用房非常关键。

4. 重症监护

目前国家规定的重症监护床位数占总床位的2%到8%,各大医院都在讨论未来的ICU模式。目前看来,一些技术力量非常雄厚的大型医院当,手术的台数非常多,患者在做完手术以后,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医院做到10%可能还不够,这已经打破了传统重症监护床位数的需求。

所以各个医院要做一个合适的分析,因为ICU是净化空间,一旦做了以后未来要修改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做得不够,未来在其它地方增加也是不合适的。

5. 急诊和急救

未来的急诊急救是大型综合医院最重要的部门,因为它像一个先锋队,自己要成为一个小型完整的医院,包括抢救、留观、诊室、EICU、药房、检验,它的规模常常会决定整个医院首层的规模以及整体的流线规划。

6.大型设备的数量

主要是放射科、核医学、放疗等科室的设备包括CT、MRI、DR、DSA、SPET CT、直线加速器、后装机等,这些大型设备决定了医院首层和地下室的规模和布置。

所以在医院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医疗工艺师以及甲方需要密切配合,把需求转化为设计最后确定模式,这是一个互相沟通,同时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调研,了解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对国内外的各种模式做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得出一个适合医院发展和属于自己特色的医疗模式。

文末附件中可下载语音及课件

点击:微课报名|“医疗工艺设计”五期系列微课•第三期《循证医疗工艺设计》